今天是12月26日
毛主席诞辰129周年纪念日
1893年12月26日
有一位伟人生于湖南湘潭
在那段风雨摇坠的年代
他脚上穿草鞋一身粗布衣
从韶山冲中走出
把拯救中国的使命担在肩上
踏上了实现民族独立之路
今天,让我们一起
重温毛主席关怀耀华的难忘往事
1948年11月秦皇岛解放时,国民党留下了濒临停产的耀华玻璃厂,我们党领导全厂职工,收拾这个残败的局面,初见成效,生产增长较大。不料自1951年9月,玻璃上出现大量“气泡”,这是玻璃生产的重大质量问题,9月份因此减产超过38%,经济损失很大。工人、技术人员和干部都万分焦急,全厂展开了大讨论,提出一、二百条意见和措施,进行了几次实验,都不成功。产生“气泡”的原因多日未能查明,厂内此时还没有权威性的技术干部,来组织研究解决“气泡”的技术方案。在这种情况下,厂党政领导都同意了我的建议:邀请东北工业部聘请的大连玻璃厂技术顾问、苏联专家沙峰诺夫来秦厂指导。大家议定:由厂党、政组织同时向上级请示。行政上,由公司向重工业部发请示函;党内由我负责直接向毛主席写请示报告。耀华这时担负着全国玻璃供应的35%以上,如此下去,基建工程将会受到影响,所以,问题解决得愈快愈好。我相信毛主席会支持我们的。大家都不愿干扰日理万机的**,但是又认为这么办是*好的。于是,很快起草了向毛主席的请示报告,由我字斟句酌地反复进行修改,唯恐浪费主席的精力和时间,用*简练的文字,把上述情况和意见摘要写好。1951年10月中、下旬,通过党的系统,把这份请示报告呈上毛主席。过了不到一个月,秦皇岛市委书记王世煜同志正式通知我,大意说:上级党组织请市委转告耀华党委,毛主席看到了请示报告,主席很重视,已指示有关部门办理。世煜同志指示,做好接待专家的工作。我们得悉后,犹如一派阳光扫除心头的阴霾,无比惊喜地说:“没有想到这么快!毛主席啊……”大家真的无法表达对毛主席的感念之情。
1952年2月17日沙峰诺夫到厂,和我厂技术人员一起,紧张地进行工作。从调整温度作业制度、改善原料的混合程序和严格技术管理等方面入手解决,至3月上旬,延续半年的“气泡”问题,基本上解决了。沙峰诺夫于3月10日离秦返大连。
经过这次事件,我们总结了经验教训,对于如何办好企业,在思想上有了提高。这是毛主席关怀的直接结果。大家觉得毛主席离我们更近了。解决“气泡”的过程,很快传遍全厂,人们是多么想见到伟大**毛主席啊!全厂职工都企盼着这一天。这天终于来到了——
1954年4月21日下午两点多,几辆轿车驶进工厂东北门,在办公楼前停下来。我和厂长高志等同志在这里迎候,只知道有几位领导同志来参观。当一辆黑色轿车稳稳地停下来时,车门开处,走下了一位魁伟的同志,身着灰色外衣。我和高志觉得眼前一亮,低声说:“是毛主席!”连忙上前问好。陪同毛主席前来的市委领导同志王植范、苏锋,向毛主席一一介绍。王植范指着我说:“他是党委书记,身体不好。”(当时我正病着)毛主席关切地说:“你有病就好好休息嘛!”我激动地回答:“我可以坚持工作。”
毛主席站在车旁,询问生产情况。
毛主席问:生产玻璃都需要什么原料?”高志回答:“有砂岩、苦灰石、纯碱等。”主席说:“你们有样品吗?给我一点看看。”我当即让副书记李玉文去化验室取样品。毛主席问:“你们有玻璃丝吗?”我答:“现在还没有。国内也没有。”高志接着说:“听说上海要研究实验呢!”毛主席看着我们说:“是要有一点的。”
化验室就在办公楼的一楼,李玉文很快拿来原料样品。毛主席仔细看着样品标签,上面写着品名、化学成份等,边看边询问各自在制造玻璃时的作用。高志一一作了回答。毛主席问:“这个厂产量多大?”我答:“在国内算产量高的,约占全国产量的三分之一。”主席高兴地说:“那很好嘛!”主席又问:“车间温度多高?”我答:“一千五百度左右。”毛主席迟疑了一下,说:“工人怎么工作呢?受得了吗?”苏锋赶紧接着说:“他说的是熔窑里的温度,车间温度没有那么高。”我也紧接着说:“我说错了。车间温度三十度至四十度以上,是大窑高温的辐射热。”毛主席语重心长地说:“车间温度也够高的,工人同志们很辛苦了,你们要注意工人的健康。”我们表示一定把劳保工作做好,把工人生活安排好。毛主席听后点点头。这时王植范来请毛主席参观,说:“主席,看看去吧!”“那好!”毛主席同意。
我和高志在前边带路。毛主席和同来的领导同志,由王植范、苏锋同志陪同,跟随我俩向二熔制车间走去。为防粉尘,毛主席和大家都带上了口罩,主席还带上宽边眼镜。
毛主席来到车间。先在玻璃熔窑窑头站住了。这时我和高志先一步到达,李玉文则带人提前去检查参观路线了。
毛主席接过高志递给的蓝色看火镜,摘下了自己的眼镜,聚精会神地观察火焰和原料的熔解。高志从旁说明。主席看得高兴了,笑着站直身子,摘下了口罩。现场的工人看得很清楚了,轻轻“啊”了一声,又安静了下来。主席满意的环顾一下现场的人员,就随高志向熔窑西侧走去,我留下一会,嘱咐在场的干部和工人,一定要坚守岗位。这时工人悄声问:“是吗?是毛主席吧?”我只笑了笑,就去陪毛主席了。高志已经向毛主席解说过小炉、通路的作用,来到了引上窑,毛主席非常认真地观察玻璃引上作业,不断提问,高志在旁一一解答,有一位看炉工人离毛主席很近,兴奋中带着几分腼腆,不时插话汇报几句,主席点头微笑。
毛主席在高温车间停留时间不能过长,不能影响**的健康。我回身和王植范、苏锋同志商议。这时他们告知我,和毛主席同来的有:中央办公厅主任杨尚昆同志、铁道部部长滕代远同志、天津市市委书记黄火青同志和知名民主人士李烛尘先生。原来还有这多高级领导人在高温现场。我们赶忙商定:缩短在熔制车间停留的时间,因为采板场还有玻璃炸裂伤人的危险。高志搀扶主席从引上窑上楼到了采板场,毛主席看到一架一架的整片玻璃十分高兴。我们简要地汇报了采板场生产情况,工人们纷纷投来崇敬而喜悦的目光。我们陪同毛主席等领导同志来到切装车间。进了车间门往左一拐,看到工人切玻璃,工人把整片玻璃,双手一提“腾”的一下,铺在切桌上,就像空中飘起一张极平的纸,轻轻贴落在案面上。毛主席站在这里,凝神观看。工人把切好的玻璃搬下来,顺势回头一看,才知是毛主席,想说什么又没说出来,显得非常激动。工人那种铺玻璃、切玻璃的动作,十分娴熟,主席露出赞许的笑容。毛主席边看边笑问高志:“你是厂长?”高志答:“是!”主席又问:“你会切玻璃吗?”“我不会!”主席亲切地说:“你还不如工人哪,要向工人学习。”“是,我要好好向工人学习!”我们明白,这是在教育我们,要尊重和学习普通劳动者。左近的工人看到了毛主席,都幸福地笑了,但没有一个人放下工作,操作得更好了。一位钉箱工人,一看毛主席走过来,钉得更起劲了,等毛主席走过他的身边,却身不由己地站起来,深情地望着主席……
毛主席从切装车间走到东边门口下楼时,抬头一看,停下脚步,目光落在左边墙上的一条标语上,主席笑着说:“噢,丢了一个字!”大家一看,标语写着“开展爱国生运动”,丢了一个“卫”字。我说:“我们工作不仔细,马上换一张!”
毛主席从切装车间出来,步履稳健地走到厂门口,转过身来,和我们一一握手道别并连声说:“谢谢你们,谢谢你们!”几辆轿车缓缓驶离工厂,毛主席还在车里向我们招手。这时已是下午三点多钟了。
《一九五四年四月二十一日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视察耀华玻璃厂》(油画作品)
“毛主席到咱厂来了!”人们深受鼓舞,奔走相告。千言万语汇集成心灵深处的呼声:“毛主席万岁!”全厂沸腾起来了!各班组、科室都在开会,修订增产节约计划;职工提出一个共同的口号:“创造生产新成绩,报答毛主席的亲切关怀!”全厂掀起了增产节约的高潮。1954年当年,玻璃产量比1953年提高20.6%,是耀华建厂以来的*高年产量。同时恢复了玻璃出口贸易。在这个基础上,1955年又进一步提高了玻璃的质量、产量和出口数额,还生产出294标箱特选品。耀华全厂职工以创造优异成绩的实际行动,实现了报答毛主席的心愿。
这样一个伟人,在一个基层单位和普通劳动者中间的故事,将永远激励着人们,在社会主义道路上,勇往直前!
作者/赵衡(时任耀华玻璃厂党委书记)